幽燕领土与区划

此处规划的燕地行政范围和区划,可作为幽燕复国以后的参考。

何为燕人? 燕地之人。确定燕地的范围对于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燕人至关重要。
此处划分边界主要参考的依据是历史上历代燕地独立政权所控制的辖区,并按照燕地统一的语言-燕语/北京官话的范围以及天主教信仰的兴盛情况加以取舍,再按照天然的地理屏障(山区以山脉为主,平原以河流为主)作为边界,来划分现代燕国理想的领土范围,以及进一步以此划分出的国内行政区。燕地基本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唐山、秦皇岛、承德、赤峰、朝阳、锦州、葫芦岛、石家庄、衡水、沧州、邢台、张家口共16市的辖区。

支那解体后幽燕在远东的位置:

一、燕地范围:

燕地核心区主要位于渤海湾西岸,燕山南麓的海河流域低地,以及燕山北麓的高地,处于亚洲大陆最广阔的蒙古高原与太平洋之间的走廊地带,是满洲与晋绥,蒙古与中原的十字路口。如果粗略的来说燕地就是现在的京津冀三地。
燕国在被秦国灭亡前的领土范围就是以北平为中心,包括今天的张家口、保定、廊坊、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朝阳、赤峰、葫芦岛、锦州、沈阳,以及整个辽东半岛。
《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的燕地为:“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燕分也。乐浪、玄菟亦属焉”,即位于今河北中北部、包括北京、天津二地,山西北部一部分,辽宁全境、内蒙南部、朝鲜北部地区。根据学者郭大顺、张星德2005年在《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里对幽燕地域的考证,其范围可概括为:北以燕长城为界,南到拒马河流域,西起张家口,东到辽河入海口。

幽燕重新独立建国后不会照搬当时的边界。新建立的幽燕国除了参考历史上的燕政权边界,囊括其核心地带,还将参考天主教徒的集中地带、燕语,即北京官话的分布区、地形等因素。基于旧燕国的版图,舍弃了辽东,替换为冀州北部一带,其他部分不变,当代幽燕理想的领土范围就包括属于燕地中境的北京、保定、廊坊,燕地南境的石家庄、邢台、衡水、沧州,以马颊河与大运河作为和齐国的边境,燕地东境的天津、唐山、秦皇岛,燕地北境的承德、赤峰、朝阳、葫芦岛、锦州、阜新,以医巫闾山和西拉木伦河与满洲为界,燕地西境则是张家口,以太行山和晋国为界,共占有现在的十七地市。总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波兰加上哥尼斯堡(加里宁格勒)的大小。其中的除石衡沧刑四地外都是旧燕故地,旧燕故地除张家口外都是典型燕语区(北京官话)。在地理上十七地市也都属于海河流域与燕山诸脉,除去语言和历史等发明民族的主要因素,在地缘上大幽燕的领土是以燕山与海河这两大独立的地理单元为基础构成的,这就是构成一个民族诸多要素之一的共同地域。
幽燕领土属于二元性的地理构成,即山区与平原各半,这种多样性的构成是促成文明高度发展演化的关键,因为越是文化单一的地区,文明演化越滞后,而幽燕文明之所以在历史上某些时期兴盛一时,成为红山文化以及殷商王国的兴起之处,就是因为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当然,这个位置也是让燕地在近古时期沦为大一统帝国中央的关键因素,蛮族的崛起与中原的没落,让蛮族不再像中古时期那样愿意冒充中国,为了维持自身强悍的文化不受中原腐化,同时因为西亚穆斯林切断了内亚陆路西来的大通道,让满蒙蛮族的力量超过了中世纪早期的西域胡人,由此这个内亚港口的中心就从关陇转移到了幽燕。在征服中国以后,这些北方蛮族就选择了燕地这个过渡地带作为其帝国中央所在地,而这样做的后果却同样是拖累了农耕与游牧两大地区,更是灾难性地割裂了我们燕民族。而只有放弃大一统中央集权,允许地方拥有自治权力,才能长久兴盛。历史上最近一次的先例就是大辽的二元制王国,正是因为燕云十六州境内燕人与契丹人,库莫奚等族的联合互补,农牧业商业各产业齐全,各族按照各自的习惯法自治,才让联合王国能够延续长达两百年。由于近古以后海路已取代陆路的秩序输入路线,当代来说,这种二元性的优势就主要体现在现代燕民族的重新建构与复兴上。强调祖源在北方,就可以和中国汉人这个怪胎做切割,并且在作为独立国家时期,让国民保持北方的强悍民风,不至于在完全的农耕平原地区深受编户齐民费拉化的毒害,在战争时期也便于提供大后方的庇护所。
整个幽燕的版图正好像是一只昂首起飞的燕子,燕北高地是上半身,赤峰是头部,承德是胸腔,辽西是左翼,张家口是右翼,燕南低地是下半身,京、廊是腹部,唐山秦皇岛是左爪,保定是右爪,石衡沧刑就是燕尾,由此看来燕地各部肢体缺一不可,否则幽燕非死即残。

燕地最大范围的版图:


燕地中境与东境的六市地域是幽燕国土的核心地带,是严格意义上的燕地,或称为小幽燕,加上南、北、西三境地域就是大幽燕。
独立后的幽燕西亚联邦可以划分为27个行政区,其中包括一个首都直辖区-燕京都,两个自治市,即北平(Peiping)与天津(Tientsin),其余24个州分属于6个自治领,即燕亳兰(Yenpoland)、孤竹兰(Kuchuland)、热河(Jehol)、察哈尔(Chakhar)、中山兰(Zhungshanland)、河间兰(Hochienland)。

1.燕地中境:

现今的北京、廊坊、保定三地是幽燕腹地核心区,是幽燕民族世居之地,同属海河流域与燕语分布区,也是幽燕民族的天主教信仰最顽强之处。其中小幽燕地区之内的保定、廊坊、京南一带则是最纯粹的燕地,因其原有文化与民族精神保留的最为完好,是古燕人的兴起之地,当地天主教信仰根基也是最稳固的,可称为燕亳兰(Yenpoland),在地理位置上燕亳兰也可算作燕地南境。
北平是宗周诸夏时代燕国都城之一的上都蓟,地理位置处于燕地中心,但它已有数百年作为帝都的异化历史,奴化至深,因而并不是当代燕文化中心。而做为古代燕人与现代燕族共同的发源地,保定自然是新燕的政治宗教与文化中心,它不仅是民族兴起时的燕亳王都所在地,后又拥有旧燕故都之一的易州武阳城及燕下都临易、燕中都窦店,还有上古燕国最富庶的督亢之地,也是当今幽燕天主教信仰最为兴盛之处,众多忠贞于信仰的天主教友是燕人的立族之源,境内更拥有东闾朝圣地,是发起幽燕独立运动的中心。

●燕京都直辖区(Yenkingto):

燕州:在国境南部平原区属于人口密集区,燕山脚下海河流域是幽燕的核心区,在历史上属于河北教省中的北平总教区,曾是总教区内天主教信仰最繁荣的一带。其中的廊坊作为幽燕境内的中心位置,正处于京津保唐四大城市的中间,也属于近代以来一个年轻的城市,经济文化繁荣,未受帝都风气污染,因而在幽燕独立以后可以建设为我们国家的正式首都,其所属地区可称为燕州,都城廊坊就改叫做燕京,或者恢复其旧名”广阳“。

●北平自治市(Peiping):

幽州:故都北平必然会是一座在废墟之上重建的城市,但战争破坏也是必要的,因为它受帝国毒害最深,已与燕民族精神相去甚远,成为被诸夏各国所敌视的大一统象征,但应避免被仇恨支那者核平,因为它毕竟还是凝聚幽燕人民的一个元素所在,属于旧燕国故都之一,并且有众多教会历史遗迹,尤其是幽燕第一座圣堂建立的地方,核辐射的危害也会很大,不利于重建工作。国家独立以后可以将这一带更名为古称的幽州,中心城市恢复旧称”北平“,并且也要缩小城区规模为一座小型古城,恢复原本传统的农业,减弱城市化对基础共同体的解构。

●燕亳兰(Yenpoland)自治领:

易州:保定北部山区多属于原易县教区,可以单独建立为一个州,即古称的易州,也可取其最大城市涿州之名。这里是幽燕民族先祖的国家兴起之地,拥有玄鸟氏部族的起源地——拒马河的河口地带。因其在战国时期燕国的南境就是以易水河与中山国为界,国都武阳城也位于易水河畔。后来同样属于大辽的燕云十六州的南境,因而当地保留的燕族人本土文化是最完整的,原住民最多。当地的易县教区也是幽燕忠贞教会的中坚力量,拥有数位著名的教会领袖,其信仰在幽燕十四州中最为坚固。境内北部深山之中还拥有过亚洲最大规模的天主教修道院——杨家坪圣母神慰院。此处的旧燕山一带可以建立一处为幽燕王室居住的城堡,与廊坊一带的政治中心相对应。首府涿州可改名为古称的范阳,这一古老名称在战国时代就已拥有,取自当时的范阳郡。

安州:保定地区可作为复国战争时期的临时首都,因其为幽燕独立运动的政治中心,并且也是幽燕传统的文化与宗教中心,天主教信仰基础十分坚固,拥有幽燕的精神中心——东闾圣母朝圣地,也是幽燕忠贞教会力量最强大的地区,著名领袖,民族英雄范学淹主教等就出身这里,众多忠贞的牧者层出不穷。国家独立以后可以将其更名为安州,以取自境内安国、安新、安肃等常见地名,也是取自幽燕第一个天主教村庄安家庄的安姓,安姓则是粟特人昭武九姓之一。

霸州:永定河、白沟河、大清河之间圈成的”河中“低地,即与安州同样说保定话方言的地带可以霸州为中心建立一州。

2.燕地东境:

燕地东境属于沿海地带,包括天津、唐山、秦皇岛三地,是燕地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当地在语言上都属于北京官话,只有天津话有一些独特之处,因其有一部分江淮移民的渊源。这三地在历史文化各方面也与幽燕腹地其他地区一样,是无可争议的幽燕领土。当地在最初都是属于诸夷原住民领地,聚居于滦河流域,最早建有独立的孤竹国、无终国、令支国等,在春秋时期都与西部的燕人彼此融合了,因此现在此地可恢复旧名而称为孤竹兰(Kuchuland)。在近代,这里是燕地西化最好的地区,因有九国在天津建立了租界,其规模可与上海的租界相媲美,其中天主教、圣公会、新教、东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共济会等各种西方宗教混杂,商贾云集,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性大都市。属于清代永平府的唐山与秦皇岛则是当年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在地,拥有深厚的反共渊源,秦皇岛也是燕地最好的海港。

●天津自治市(Tientsin):

津州:天津则设立特别市,作为历史上殖民文化最强,拥有九国租界的城市,天津作为幽燕的经济商业中心最合适不过了,利用港口成为与西方联系的桥头堡,以恢复往日繁荣,成为东北亚的金融中心。国家独立以后可以将其简单更名为津州,首府自然是天津城了。

●孤竹兰(Kuchuland)自治领:

蓟州:天津北部数县作为古无终国之地,以及渔阳郡故地,作为唐山话方言区可建立一州简称渔州,或取蓟县之名作蓟州。

滦州:唐山一带作为重工业中心,尤其要发展军工,保障幽燕的军事力量,国家独立以后可以将其更名为滦州,以取自其境内滦县的古名,以及境内同名的滦河。当地是幽燕在近代唯一达到半独立状态的地区,即成立于1935年到38年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在地。首府可选唐山,其也可改名为原名永平,取自旧名永平府/永平教区,或使用更古老的名称孤竹,因当地在起初就是孤竹人的国家,其与燕人同源,后来两者融合为同一个民族。

渤州:因环境优美,秦皇岛一带可成为幽燕的教育中心,至葫芦岛的沿海一带也可作为海军基地。因其城市繁荣得益于渤海的海运,故而国家独立以后可以将其更名为渤州,首府秦皇岛的名字必须丢弃,因为秦始皇是灭亡先祖故国的敌人,可改为临榆这一旧称。

3.燕地北境:

燕地北境的承、赤、朝、葫、锦、阜六市则在语言上与燕地统一,都属于北京官话区(仅葫、锦、阜一带低地接近东北口音,但在文化上,比如传统民居样式当地与朝阳、孤竹兰一带都是相同的)。
这里在近代旧称热河,是幽燕的北方屏障,都属于整个大燕山地带。燕地北境是燕人的起源地,幽燕先民于今天的赤峰与辽西一带最先步入文明,发展出了兴盛的红山文化,进而南迁开化诸夷,自此燕山南北就同属一种文化区。红山文明后裔建立了孤竹、燕亳、殷商等古国,而中古时期成功复兴幽燕的鲜卑各家族以及后来的粟特安史家族均出身于辽西,在燕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在近古大移民时期,小幽燕地区的移民主要来源地正是热河的兴州,也就是现在承德的那片山区,故而燕北热河当是幽燕民族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
现在的辽宁在起初基本都是属于当年上古姬姓燕国的辽东与辽西二郡,燕人与之前的殷人都是其最早的殖民者,直到明代以前都是与燕地连为一体,同属一个文化区的。因为燕山并不像太行山那样大部分地段都是难以穿越的天险,而是十分破碎的大片山地河谷,通过那些河谷就可以连接所谓的“关内关外”,最初的长城就并不是在山地的南缘,而正是位于北缘,就是燕人在两千年前独立而强盛的时期。而当燕人衰弱,国土并入大一统帝国以后,暴明因为南支人的衰弱,无力抵抗满蒙的进攻,由此才将帝国北疆界限南移到极限,于紧邻平原的山麓地带重新修建了长城,才将燕地分为了关内关外,所以说这种分界在燕人看来是丝毫不可承认的,因为暴明本来就是我们燕族人的敌国,我们不可能认同因为他们无能而形成的这条人工边界。满清统治以后,因其“柳条边”政策,关外燕地更是长期与关内隔绝,当地原住民与后来的闯关东移民逐渐形成了现在说东北官话的满洲文化,但在辽东半岛与辽西高地至今仍然保留了原有语言,即分属现在的胶辽官话与北京官话,由此说明燕山南北的文化亲缘性至今未断,残破的长城根本阻挡不了燕山南北族人之间的情谊。正因为明清大一统帝国的人为分隔,最终在1914年民国政府将辽西六市从直隶省脱离建立了热河省。此后到满洲国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33年热河才被日本关东军强行吞并,最后才纳入近代的满洲国版图,这并非是当地人自愿并入,因而热河四市理所应当属于幽燕,却和统治了当地仅有十几年的满洲国没有什么关系。
满洲国本身的国族主义也是很不成熟的民族构建方式,它直接脱胎于日本的泛亚主义,仍然是旧时代的天下大一统意识,所以才提出了所谓的“五族共和”,这个口号以及他们国旗本身就是照搬自北洋政府以及梁启超发明的中华民族,只不过因为当时能力所限,只得搞了一个微缩版。虽然历史上的满洲国相较于国民党统治区的确更为繁荣,当时热河人打心里不愿意认同所谓的“关内”,但是以后就不会再有中国了,新建立的燕国并不会差于满洲,所以这种认同完全是可以转变方向的。东三省地带按照正常的民族建构,理应是纯粹满族人的国家,闯关东后裔不应该存在,而且随着中国的解体趋势,以后汉族的概念就不存在了,作为五族共和之一的汉人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而现在的满族人已经濒临消亡,东三省的主体人口就是闯关东的齐、鲁、燕等族后裔,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致的语言和文化认同,他们就应该放弃五族共和,重新建构自身民族。
这样的话,就完全没必要再次要求历史上民族建构并不成功的那个满洲国版图,而现在的燕满二国就当以天然地形为界,也就是分隔开辽河与大小凌河流域的医巫闾山,这条山脉才是两大文化区的天然分界,在上古燕国时期就是辽东辽西两郡的分界线,至今山脉两侧都不是同一种方言,而长城两侧却都属于幽燕的幽州话方言即北京官话。因此医巫闾山以西,西拉木伦河以南理应划予新的燕国。
热河一带的战略位置对于燕人也十分重要,满洲由于其资源在东亚最强,并且难以建构为单一民族国家,一旦再有大一统主义兴起,没有热河作为缓冲区,就会直接占领幽燕,因为燕人的核心区就在燕山南麓,如果出了城没有一天路程就出国了,那对国土安全会是很不利的。
至于辽东半岛,虽然当地人讲胶辽官话,与燕语同源,但其在地理上由辽河与燕地分割,距离核心区最远,且是旧燕故国最晚开辟的殖民地,因而不再是当代幽燕的必要领土,当地人愿意归属满洲还是齐人,还是自己独立都无所谓,但当地人民如能认同幽燕更好,这样会扩展出更多海岸线,不必担心在战争时期出海通道被邻国封锁而成为内陆国。

●热河自治领(Jehol):

兴州:国家独立以后可以将其中的承德改名为兴州,取自始于辽金的旧名,特别是山后地带是明初移民潮中小幽燕地区众多居民的祖源地,即小兴州移民。承德处于燕山的中心地带,在战国时期属于燕国的渔阳郡与右北平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首府承德可保持原名。

凌州:承德东部连同青龙、凌源等地可根据大凌河而另立一州,名为凌州。

宁州:葫芦岛可称为宁州,取自旧名“宁远”。

锦州:锦州可维持原名。

阜州:阜新改称为阜州即可。

营州:朝阳市可改为柳州,因其最古老的名称便是柳城,如生于当地的燕王安禄山当时就被称为“柳城胡”,营州也可以使用,但是因为南部有另一同音的瀛洲,所以改为了柳州。首府朝阳的名字可保留,因当地确实是幽燕最东方,最先迎来曙光之地。另一古老名称龙城也可使用,源自鲜卑人当时建立的慕容氏燕国国都。境内天宗教信仰也比较兴盛,是过去热河教区的主教府所在地。

辽州:赤峰可改为辽州,因其境内为幽燕民族祖源之一契丹人大辽的上京与中京所在地,首府可仍然称为赤峰,因当地以红山文化著名,其意相同。当地的天主教信仰也比较兴盛,当初也是与幽燕境内的宣化、安国、保定、正定、赵县五个教区一样拥有过本地籍的主教,境内北部的林西县天主教徒比例最高,因而这里就成为幽燕国土的最北端。

4.燕地西境:

燕地西境的张家口地区原本就属燕国上谷郡,历史上燕代并称,代地人在起初就与北上入侵的华夏后裔晋人不同。其语言历来与燕地相同,属于汉时扬雄《方言》中所划分的燕代方言。直到明初的移民潮与后来清代晋人走西口迁来大量山西移民,才改变了当地的语言,成为晋语方言为主地区(晋语张呼片,但这种张家口方言明显带有与燕语过渡的性质,不能算典型晋语,特别是其地理位置紧邻北京,受其影响要比晋人中心的太原大得多),至今在其最南部与最闭塞的蔚县以及山西的广灵县作为旧时的代郡仍然保留了原有的方言,属于北京官话保唐片。在行政归属上该地也一直与燕地保持一致,1928年后宣府才与坝上作为察哈尔省分离了出去,除此之外从未被晋人的政权统治过(值得注意的是代郡虽然与燕地语言相同,代地后来在行政上却长期与晋地一体)。
当地天主教信仰比例也很高(宣化教区属于河北教省,而非山西教省),并且当地教友信德顽强,大多属于忠贞教会,与晋人普遍加入爱国会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当地人作为移民来到燕地定居,也被本土风气所染而早已成为燕人了。这里又与燕京接壤,从战略安全考虑也当归属幽燕。晋国对此的领土要求仅仅是因为现在的语言学上当地人被划为晋语区,但同属晋语的邯郸豫北他们却不要,是十分不讲道理的,因而对此领土纠纷燕人不得让步。
而靠北的坝上地带,包括今属内蒙古的兴和、太仆寺旗、多伦等地,虽已属于蒙古高原,由于当地天主教徒也十分集中(特别是张北、尚义二县),属于西湾子教区,因而同样可归属于幽燕。

●察哈尔自治领(Chakhar):

宣州:张家口可更名为宣州,以取自历史上的宣化府。首府改回地方历史文化中心宣化城,也是宣化教区的主教府所在地。

代州:张家口西部洋河上游可以张家口市区为中心,根据旧名而称为武州。

武州:蔚县与广灵属保定话方言的地区可以建立单独的蔚州,或者根据旧国名而称代州。

康州:宣州长城以北坝上高地可再建立一个康州,取自康保县,以及昭武九姓之康姓。

5.燕地南境:

在海河流域的诸条河流基本上都是东西走向,因此与中原的地理阻隔也是很明显的,黄河就是第一道屏障,往北走需要跨过多条河流,在族群归属上就可直接根据语言来划分,也就是除去河北南部邯郸一带的晋语区即可,东部沧州一带虽然与鲁北一带文化上的区别很小,但也可按照两省长期的边界马颊河区别开。
燕地南境的石、刑、衡、沧三市,虽然曾是白狄中山与赵国、齐国领土,但其各自亡国以后,成为冀州地,与原燕国的幽州地相对。后又历经数百年胡化,其民风及体质已与燕人无异,特别是属于天主教信仰十分深厚的地带,在精神层面上无疑与燕人如同手足,彼此拥有高度向心力。其中石家庄人的独立意识应该不会有多少,毕竟中山国只存在过一次,且年代久远,不像燕国后来曾经屡次复国,认同当代新的燕民族不会很难。至于邢台与沧州、衡水人,当地在战国时代是燕齐赵中山四国交接之地,没有什么固定归属,属于齐国的时候多些,但是当代齐人是以胶东为基础发明新的齐民族,显然他们也不适合与鲁西北那片冀鲁官话人口一同作为一个单纯的低地民族,可用材料也太贫乏,而更容易作为河北人的一部分认同京津冀三地新的燕民族。在地理上幽冀两地也没有什么天然屏障,两地人民往来密切,历史上也有“幽冀之士”并称。在语言上,此四市与山东的济南、聊城、德州、淄博、滨州、东营等地一致,同属冀鲁官话(实际上应该作为冀州话从属于燕语的南部分支),这片方言区在地理上也都是河北平原,靠泰山和黄河与中原地带分隔开来,民风相近,其中山东境内的部分可以归附于齐国,而仅保留了石刑衡沧四市,如以传统上的马颊河为界,则还可包括宁津、乐陵、庆云三地。如在南段不以大运河为界,则可除去故城、清河两地。另外在沧州东部几县因为属于回教徒集中分布地带,由于在宗教信仰上与幽燕民族差异巨大,且处于燕齐交接地带,如果不进行严酷的种族清洗,将燕地回教徒驱逐出境,那么当地人就可建立他们独立的伊斯兰政权,并且也可把燕地境内散居各处的回教徒集中迁往该地,而沧州西部尤其是献县、河间、任丘数县因为天主教徒密集聚居,理所应当纳入幽燕版图。邢台大部因天主教徒集中分布,当地所属的顺德教区则是波兰传教士发展起来的,代表着两族的友谊,其中宁晋与威县两地天主教徒比例很高,当地也属于燕语冀州话与南部晋语区的边界,故而也将这些地区纳入幽燕(其实在早期的版本中,并没有把邢台算入)。
而之所以把同样天主教兴盛的邯郸排全部除在外,主要是因其位置过于接近中原危险地带,缺乏地理屏障,保护它的成本过高,并且它是赵国故地,当地人说晋语,与幽燕更没有历史渊源,因而排除,如果当地人没有建立自己稳定的民族国家,其中的教友就可迁居到幽燕境内。

●中山兰自治领(Zhungshanland):

石州:石家庄在幽燕独立后可更名为石州,以取自其城市形成的基础石门村,石姓也是粟特人昭武九姓之一,与北部相邻的安州一样,以突出幽燕民族此一独特的血统来源,当地在河朔三镇时期就属于其中的成德军,粟特血统是很高的,首府石家庄可恢复原来的名称正定。

深州:石家庄东部属于赵深小片方言区的一带可建立一个延续百年前的深州。

冀州:幽燕境内最南部的衡水可更名为冀州,因其是古冀州所在地,当地拥有幽燕教会最多的殉道圣徒,因而必须纳入进来。其另一名称景州也是可选的名称,对应于原来的景县教区。首府可定在地区中心城市衡水市。

刑州:邢台市区及周边在早期的版本里没有算作燕地,由于考虑到当地语言属于燕语冀州方言,故而现已纳入燕地之内,可名为刑州。

●河间兰自治领(Hochienland):

沧州:沧州东部地区可建立同名的沧州。

瀛洲:沧州西部的数县可以原献县教区为主体,以河间为中心建立一州,恢复其古名瀛洲,首府就定在地区中心城市河间,较南的献县也可以,因为献县是献县教区的中心,天主教最为兴盛,皈依的历史也长达数百年,信仰基础十分牢固。沧州东部数县因为回教徒集中,可以独立为一个伊斯兰国家,如果幽燕施行联邦制则可将其纳入进来。

景州:衡水东部数县也可以再分出一个景州。

二、划分边界各要素:

1.幽燕地理:

燕地的南北范围在北纬37度至44度之间,东西范围在东经113度至122度之间,位于欧亚大陆远东地区的东北亚,处于亚洲大陆广阔的蒙古高原与太平洋之间的狭窄地带,可以说是中古时代的内亚草原文明与近现代东方海洋文明的结合之处。
“燕地”如其名,应以地理单元为基础,也就是分为燕山诸峰与海河流域两大块。燕地的东部海岸正对应于渤海湾的西岸,渤海湾南岸就是齐地,北岸及东就是满洲。
燕山诸峰就是燕地北境,是高地燕人的居住地。整个燕山的主峰及其余脉,包括其中的诸河流,比如大、小凌河,滦河、以及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一带都属于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南到燕山主脉,东到医巫闾山,北到西拉木伦河,西到兴安岭余脉和蒙古高原,这一片广袤的山区在卫星图上很突出,一眼看到那片绿色的三角形,也就可知燕地的位置了。燕地北境是古燕族的前身,诸夷部族的族源之地,先祖们在燕山北麓创造了远东最早的青铜文明,随后因气候变化而南迁,于海河流域建立了农耕文明以后就成为了殷商时期的古燕族。后来留驻燕地北境的诸夷先民则成为了游牧民族,也就是后来的山戎、鲜卑、契丹诸族,这些古民族如今都已融合进了今日燕人的血脉。
海河流域就是燕地南境,是低地燕人的居住地。燕地核心区主要就是位于燕山南麓附近的平原低地以及渤海湾西岸,属于华北大平原北部边缘,因处于黄河以北而被俗称为河北。境内水文以海河流域为主体,其中永定河以南到大清河中游的拒马河、易水河之间地带是古燕民族的发源地。潮白河的诸夷先民则形成了古蓟族。孤竹族人则生活在滦河流域,在姬燕时期,三族彼此融合,形成了统一文化的古典燕人。
在古典时代,保定南界的大沙河至潴龙河、白洋淀、大清河、天津一线基本上就是燕人的南界。这条线以南的海河流域,最南可抵达黄河北岸,面向中原地带。最早时属于古燕人的殖民地,在今天的豫北邯郸一带建立了殷商王朝,周人入侵以后当地成为古中山国与赵人、齐人的领地,除一部分遗留的殷商族人外,王室贵族大都退守古燕人的祖居地。在河朔三镇时期以后,他们与海河流域北部的燕人日益加深了民族融合,在近现代共同形成了当代的幽燕民族共同体。当代燕地的南部边界不易划分,因当地天主教徒比例高,基本可以根据天主教徒的聚集地取舍,以顺德教区为南界,景县教区与原天津教区为东界,另部分地区可沿大运河与齐地为界,临城县南泜河的宽阔河床可作为西界,与大运河之间的地带无天然河流,届时可通过开挖人工河的方式形成固定边界。燕地南境的西界就是以太行山作为与晋地的天然边界。
太行山区北部的易州地,以及与宣化所在的永定河上游桑干河与坝上地区,也都是属于海河流域,为燕地西境,与晋地高原相接。燕地西境的西北边界同样不易划分,也可根据天主教徒聚居地取舍,也就是囊括进宣化与西湾子两个教区,当地的天主教徒比例同样很高。

燕地位置:

燕山地带:

海河流域:

2.幽燕语言:

燕语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当代的燕语来自过去被大陆学者列为汉语方言的北方官话,属于语言学家刘勋宁提出的官话三大分区之一(北方官话、中原官话、南方官话),其中都包含有后来李荣分区法中的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以及胶辽官话四大分支,其共同特征为入声中古清音、次浊、全浊分化为三种不同调类。这几大官话区在上古时代都是诸夷族群的居住地域,拥有共同起源,都是关陇周人自东方殖民以后,东夷西戎两大语言系统交融后而产生。实际上每个官话分支都对应于一个有待于脱支独立的民族语言,或如北京官话其实就是燕语,胶辽官话是齐语,江淮官话是淮语等等。
诸夷族群的语言本来是与高丽和日本那种孤立语属于一个共同的语系,围绕着渤海湾,组成了整个东北亚地区一个在语言和种族上都有很大亲缘性的民族集团,这个语族在更早的起源上则是来自蒙古利亚高原,与后来在游牧民中盛行的阿尔泰语系同源,只是因为诸夷在地缘上属于东方的海洋性族群,而与西部内陆的游牧性族群在漫长的年代中逐渐疏远。自周人带着中原人的语言文化对东方殖民,征服诸夷以后,到刘汉时期的环渤海圈西部就都演变为汉藏语系了,其后裔的语言只保留了部分底层词汇与音调,其中燕国的官方语言就是当时上古汉语中的一个方言,而东部的高丽和日本则维持了原貌。因为诸夷后裔的北方人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内陆游牧族群的影响,中世纪时期诸夷后裔的语言就分为了南北两支,北部就是旧燕国的国语燕语,或者叫古幽燕语。南部就是胶东地区的齐语,是旧齐国的国语,也就是现在的胶辽官话,又可视为东夷分支。古幽燕语在中世纪晚期随着契丹、满蒙民族的影响,增加了更多的阿尔泰语系特征,并分化出了现在的冀鲁官话(燕语冀州话)、北京官话(燕语幽州话)、东北官话(燕语满洲话),由南往北各分支的外来影响逐次递增。其中幽州话分布于燕地核心区,是最典型的燕语,而其原始母体的传承则是其中的保唐片,相较于其他几个分支,外来影响更少。燕人与中原人、齐人的交流产生了混合的冀州话方言,与满洲人的交流产生了满洲话方言。因此亲缘关系,燕、满、冀、齐四大语支也可以共同组成诸夷语族,而非属于所谓的汉语。
如今的燕地就是以幽州话为主体,加上位于燕地南境的冀州话,与燕地北境边缘的少数满洲话,以及燕地西境的燕晋语过渡区(张呼片东部),其中冀州话中属于燕地境内的有石济片中赵深小片、刑衡小片两个小分支,与沧惠片中黄乐小片分支。因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等影响,现在除去齐语外的三大分支就共同组成了广义上的燕语。而从狭义上来说当代的燕语就特指幽州话,分布区域为京、津、廊、保、唐、秦,加上热河全境,共有12地市。燕语与满洲话、中原支那人的汉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燕人并不习惯于使用他们常用的“俺”、“啥”、“咋”,以及中原话里最能代表中国人的“中”等比较“挎”的词(突出的例外就是唐山话里面也有“中”的用法),特别是在京津都市圈一带的幽州话。

1.幽州话方言分布:

●京师片:北京城区、朝阳、通州、顺义、昌平、石景山、门头沟、房山、大兴
●怀承片:怀柔、密云、延庆、丰宁、滦平、承德城区、隆化、承德、平泉、围城、多伦、三河、大厂、香河、廊坊城区、安次、固安、涿州
●朝峰片:朝阳城区、建平、凌源、喀左、喀右、建昌、宁城、赤峰城区、克什克腾
●保唐片:
-定霸小片:保定城区、清苑、满城、顺平、望都、唐县、定州、安国、博野、蠡县、高阳、安新、容城、徐水、定兴、易县、涞水、高碑店、雄县、霸州、永清、静海、文安、大城
-涞阜小片:涞源、阜平、曲阳、蔚县、广灵
-天津小片:天津城区、北辰、东丽、西青、津南、滨海
-遵蓟小片:唐山城区、古冶、开平、遵化、兴隆、平谷、蓟县、宝坻、玉田、丰润、丰南、宁河、迁安、迁西、宽城
-滦昌小片:滦县、滦南、唐海、曹妃甸、乐亭、昌黎
-抚龙小片:秦皇岛城区、山海关、北戴河、抚宁、卢龙、青龙

2.冀州话方言分布:

●石济片:
-赵深小片:石家庄城区、栾城、正定、行唐、新乐、无极、藁城、晋州、深泽、安平、饶阳、武强、深州、辛集、赵县、宁晋、高邑
-刑衡小片:邢台城区、内丘、临城、柏乡、巨鹿、平乡、新河、冀州、南宫、枣强、衡水城区
●沧惠片:沧州城区、青县、泊头、献县、河间、任丘、肃宁、阜城、景县、东光、南皮、黄骅、海兴、盐山、孟村、庆云、乐陵、宁津、//商河、临邑、平原、无棣、沾化
鲁北地区的省略

3.满洲话方言分布:

●哈阜片:
-长锦小片:绥中、兴城、葫芦岛、锦州、义县、北票、阜新、敖汉、奈曼、翁牛特、林西
满洲境内的省略

4.代地方言分布:

●张呼片:
-宣怀小片:怀来、涿鹿、宣化、赤城、崇礼、张家口城区、怀安、张北、尚义、康保、沽源、太仆寺
绥远境内的省略

3.幽燕教会:

教廷于1946年在华建立圣统制以后,燕地教会是以北平总教区为主体,划分为了14个教区,分别为北平、天津、永平、宣化、保定、易县、安国、正定、赵县、顺德、献县、景县、永年、大名教区,燕地北境则分属热河、赤峰与西湾子教区。
1940年统计,北平总教区(当时均为代牧区制)总计教友数826295人;司铎750位;教堂3347座(不包括景县教区教堂数)。其中教友数方面北京总教区有26万,天津教区54632名;永平教区35600名;宣化教区35241名;保定教区79810名;易县教区5737名;安国教区35215名;正定教区51106名;赵县教区42965名;顺德教区19609名;献县教区86276名;景县教区30137名;永年教区50031名;大名教区39900名。另外在西湾子教区42135名;热河教区31000名;赤峰教区27630;林东教区8326名。
1949年统计,新中国成立前,河北省先后有主教52人,其中国籍21人、外籍31人;司铎737人,其中国籍455人、外籍282人;计有总铎区46个,本堂区182个,大小天主教堂5249余座,其中大教堂311座,教友80万人,无论教区数,教友数,还是神职人员、教堂数量均为当时中国最多的。1990年政府官方统计,堂区遍及全省11个地级市148个县市的7000多个村镇,其中教友数3000人以上的重点县市63个;百人以上的聚居村镇467个;天主教徒占全村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友村有691个,分布在121个县市;教友总计约100万人(占据大陆天主教徒总数的四分之一),有8位主教、182位司铎、修女修士与修生843人(以上包括察哈尔省的西湾子教区与热河省的热河教区等地,但不包括地下教会数据)。
以上数据可看出燕地教友聚居地集中分布于保定南部、沧州西部、张家口西部、石家庄、邢台与邯郸东部,以及唐山西南部、廊坊西部一带较多分布,在省外但同属一个总教区的天津北部、北京东南部分布也比较集中。而忠贞教会主要活跃于保定、易县、正定、永年、宣化、西湾子等教区,其中保定一带为整个燕地忠贞教会的核心区,境内教会神职人员只有极少数为爱国会成员,并且保定仅有的几个公开教会的大堂口如保定市区的原主教座堂、东闾大堂都是山西的神父在管理。张家口与石家庄一带因其坚固的忠贞教会,也便成为当代燕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脱支独立,复兴幽燕的力量重要来源。
因为拥有强大的忠贞教会力量,并且拥有东闾朝圣地,因而保定地区不仅是幽燕宗教中心,以此为基地对抗北京的大一统帝国政权,也就成为了当代幽燕复国运动的政治活动中心。

直观数据可参考:燕地天主教堂分布地图

幽燕教会圣统制-堂口分布:

4.幽燕文化:

这里可参考的是幽燕传统民居、地名特征、昭武九姓分布、Y-DNA、民间自组织-音乐会的分布等。


幽燕传统民居各类型分区:

昭武九姓村落:

5.幽燕历史:

燕地进入文明,脱离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始于燕地北境赤峰一带的红山文化,当地原住民与燕地南境及东亚海岸低地的原住民都属于上古诸夷部族,拥有十分相近的血缘和文化归属,当时的燕地居民为玄鸟氏部族。依靠内陆海洋港口的优势,强大先进的商族文化自燕地脱颖而出,在中原建立了殷商文明,而其祖居地亦开始形成了众多早期的国家政权,比如最早的孤竹国,统管燕山南北和东部海岸,以及辽西地带,在古燕族发源地也开始形成诸个方国。
来自西方的周人吞灭殷商之后进行殖民统治,以原住民的燕亳政权为基础,其最初统治于燕地西境山麓地带(今天的保定北部地区),不久后姬燕政权北进消灭了原住民的蓟国(今北京南部与廊坊一带),并迁都于当地。进入春秋时代,齐国援军消灭了孤竹与令支等小国,将山戎人驱逐到赤峰以北,姬燕领土扩张到东部海岸及辽西一带。燕昭王时代曾短暂占领齐国除莒、即墨二城外的全部领土。后秦开攻占了东胡人和殷商后裔的箕子朝鲜,又向西再次击退东胡,领地扩张到太行山以西代地。此后燕昭王修建长城,将燕国南北疆域稳定下来,燕人最初的领地为京畿地区(今保定北部、北京南部、天津西部),燕地统一之后,燕王在燕地北境无终人故地设立渔阳郡(今天津与廊坊北部、北京北部与承德西部),在燕地东境原令支人的领土设立了右北平郡(今唐山西部与承德东部),在原孤竹人和山戎人领地立辽西郡(今唐山东部、秦皇岛、葫芦岛、朝阳、赤峰等地),在原东胡和箕子朝鲜领地立辽东郡(今辽河下游平原、辽东半岛、朝鲜西北角),在燕地西境代地则设立了上谷郡(今张家口东部)。秦灭六国之前燕国的最大领土即以燕京为中心,包括今张家口、保定、廊坊、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朝阳、赤峰、葫芦岛、锦州、阜新、沈阳,抚顺,以及整个辽东半岛和朝鲜西北角。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秦帝国吞并,也是燕地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纳入大一统帝国的统治。
前209年韩广脱离秦帝国以广阳郡为主体恢复燕国。前195年燕王卢绾被灭前基本恢复了原燕国领土。进入汉代数百年的大一统帝国统治时期,朝廷在原燕国领土设立了幽州刺史,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汉书·地理志》记载燕地为“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燕分也。乐浪、玄菟亦属焉”,即今河北与山西北部、内蒙南部、辽宁、朝鲜半岛北部一带。公元24年新朝末年王朗割据政权曾统治燕地南境部分地区,公元28年彭宠割据政权统治了燕地的核心地带与燕山以北地带。194年的公孙瓒统治燕地核心地区,属其家族的公孙度统治辽东,最后一个割据者公孙渊238年短暂称王后被曹魏吞灭。
西晋末年北方的段氏鲜卑族统治了燕地东境,司马政权灭亡后羯胡建立的后赵政权曾统治了燕地南境部分地区。337年后继的鲜卑人则恢复了燕的国名脱晋独立,并以燕地北境向南扩张,其领土最大扩张到了不属于燕地的齐地、晋地与中原一带,鲜卑分裂后的北燕统治了燕地东境与辽西。618-622年隋末时期燕地再次形成割据,窦建德的政权统治燕地南境。755年起兵于燕地核心地带的安禄山与史思明建立大燕政权,统治了燕地西境与南境,后来又扩张到赵地与中原北部,晋地东境,最后攻占了唐朝国都长安并迁都于该地。763年大燕灭亡后安史余部在燕地与赵地形成半独立割据状态,其中卢龙节度使控制燕地全境,燕地北部则是契丹人游牧之地,而成德节度使与魏博节度使则控制着赵地,三个节度领地使并称河朔三镇。911年卢龙节度使刘守光恢复燕国独立,不久这个最后的燕政权被晋地的沙陀人消灭。936年原成德节度使石敬瑭又将燕地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989年契丹人的大辽收复易州,燕地核心地带自此未再被中原的赵宋政权统治。契丹人施行两院制,给予燕地人民高度自治权,燕京为辽共治五都之一。同时契丹与燕人互相通婚,燕地人民开始重新恢复独立的民族意识,大部分燕人已不再认同所谓中国人的身份。1123年后燕地开始陆续被女真和蒙古人统治,纳入了长期统治燕地的大一统帝国。女真消灭大辽后到1125年燕地曾短暂地被北宋统治,之后被金人立为中都路。1213年蒙古人占领燕云十六州,1215年蒙古人在燕地建立燕京路,仍然为传统的燕地核心地区。1284年改名大都路,隶属于中书省,中书省范围包括今内蒙古东部、燕地、赵地、晋地、齐地与中原北部,统治中心元大都位于燕京,这是燕地作为帝都的起始,但这一时期也延续了自4世纪起的燕地胡化期。
1368年中原黄泛区的流民起兵消灭了蒙古人的大元政权,时隔近千年后中原汉人再次统治了燕地,明王朝迁都燕京后在燕地建立了北直隶省,自此燕地统一文化开始遭受严重侵蚀,当时的直隶省管辖范围基本上是唐末河朔三镇的统治区。明代后期直隶丧失了燕山以北地带,直到1723年清代满人再设立的直隶省加以恢复,热河与口北重新归入燕地。在明清吏治帝国统治的数百年内,燕京发生异化,与燕地文化统一体产生割裂,成为了燕地内部的敌人,作为一个大一统帝国的象征而严重阻碍了燕地独立的民族意识崛起。
1900年庚子之乱时,欧美国家为主的军队占领燕地,剿灭大批拳匪,满清帝国统治者逃往西安,可惜燕地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直接的殖民统治,但联军保卫了燕地教会的权力,此后教会获得极大规模的扩展,促进了燕地的基督教化,为当代燕民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1912年满清灭亡,北支那迎来北洋政府时期,依靠直系军阀,北洋时代延续了亲西方的政策,因而这一时期燕地社会得到了极大繁荣,但因受大一统毒害至深,很可惜当时燕地没有产生独立运动,丧失了一个很好的复国机会。1914年北洋政府将热河从直隶脱离独立建区。
1928年6月8日南支那国民党侵略军占领北平,燕地再次纳入大一统帝国统治。虽然燕地不再成为帝都所在地,为再次恢复燕地独立运动造就了很好的条件,但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延续了以往帝国统治者分化瓦解地方的政策,同年民国政府改直隶名为河北,改立已划出的热河为省,并将宣化与口北从河北脱离建立察哈尔省,又将天津划出,1930年天津与北平一同回归河北,但1935年天津再次被划出。1933年热河被满洲国的关东军武力占取。1935年日本发起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唐山一带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到1938年解散,1937年北平又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都,并改名为北京。此后燕地直到1945年都是处于日本控制之下,属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统辖河北山东山西三地。1945年日军战败,燕地再次纳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并恢复了北平名称直到共匪后来再次改为北京沿用至今。
1948年燕地开始陆续遭到赤化,沦陷共匪,1949年10月1日共匪在北京宣布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燕地开始被最残酷的大一统帝国奴役,燕京成为帝国邪恶轴心,燕地进入近代最黑暗时期。1952年察哈尔解体,南部地区重新归属于今天的河北省,设立张家口市,北部划给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热河省解体,其中的承德地区也重新归属于今天的河北省,赤峰则划给了内蒙古自治区,朝阳划给了辽宁省。1958年天津回归河北,但同年河北数县划给了北京。1967年天津被中共政府设立为直辖市再次脱离河北省至今。1968年河北省政府驻地从此前延续了数百年的保定迁到石家庄,削弱了保定作为燕地文化政治中心的地位,并进一步造成了燕地文化统一体的分裂。1973年河北数县又划给了独立出去的天津。中共统治河北以后,还将原来的大名道撤销,大名以南数县市被划给河南省,原属河南的部分地区则划给河北,另外在山东交接处几县市依据漳卫新河重新划分。
因赤色帝国对燕京已压榨殆尽,因而中共又在2017年设立所谓的雄安新区,作为副首都,这又对原本统一的保定造成了割裂,真是帝国亡我燕之心不死。

关于燕地历代政权的变迁可参考:燕地历史政权更替表

三、燕地历代政权地图集:

史前文化:

殷商时期-燕亳方国:

宗周列国-姬燕:


(英文地图)

秦汉-幽州:


秦末汉初局势:

魏晋五胡-鲜卑之燕:

隋唐-河朔三镇:

大辽燕云十六州:

金元帝国之内:

明清直隶省:

民国河北省至今:

新燕版图规划: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