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教区的启示:如何推广司铎圣召

有一位神父读者给笔者寄了一篇文章,认为值得分享。

原文刊登在LiturgyGuy.com  ,作者Brian Williams是位平信徒。文中讨论了在这个司铎圣召贫乏的时代,美国的林肯教区如何鹤立鸡群地吸引青年人奉献自己成为神父。文章颇长,笔者打算分数篇刊出译文:


Why Aren’t Other Dioceses Looking to Lincoln?

fb_img_1461979645825_kindlephoto-1468420512015年林肯教区晋铎弥撒

我们已是不停地读到有关天主教在西方的倒退。一个一个的教区在关学校关堂区,或者要合并它们[香港也不是在合并堂区吗?]、新晋铎的神父数目远远追不上退休及过身的神父数目而使神父数量下跌、新一代信友不是放弃信仰,或转到福音派那里……

我们也读到不同的计划去尝试扭转情况。每人都好像要宣传一套计划,一个新的战略去增加圣召,去提高每周的弥撒参与率,去留住青年……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们已经有一个成功的蓝图:美国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 的林肯教区。既然没有太多人讲论它,那我们就谈谈吧!

首先你需要知道有关林肯教区的一些背景:

跟据《官方天主教目录》(Official Catholic Directory)和《宗徒事业应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the Apostolate (CARA) ),林肯教区是唯一一个在美国的教区能够在1993年到2012年的每一份调查中,晋铎对人口比例都是保持在头20名的。

虽然天主教人口只有97,000,林肯教区在2010-2012年间共有22个新神父。全美国只有7个教区能够有更多的新神父,其中一个是洛衫矶总教区(天主教人口超过420万),在这三年间共祝圣了34个新神父。即是说,平均每年洛衫矶只是晋升多4个神父,但天主教人口是林肯教区的44倍。[按教区教务统计,在2015年8月31日,香港教区天主教信友为384,000。由2008年起至今,有5名新神父。]

Conley 主教(Bishop James Conley) 最新提到,按今年的培育班推算,在将来的24个月会有多17个男人被晋升为神父,在这个世代是很罕见的。

在2012年这个教区有150个神父,服务134个堂区。[于2015年8月31日,香港教区神父为68名,修会神父为223名。]

在林肯教区没有终身执事。但这里却会委任辅祭职及读经职给平信徒男士。[这里不是说平常见到的读经员和辅祭,而是一个永久性职务。]

这里还有33所天主教学校,包括6所中学。其中一间中学——圣庇护十世——占了在2014年进入大圣额我略修院48人中的18人。[夸张得如备修院!]

特别要提的是教区学校的学生中,有96%都是天主教徒。

很多学校都是由修女管理,她们来自林肯教区中14个不同修会,共141个修女。很多神父也会在中学教授神学及任职校长。[文章是在说教区学校!在香港教区学校大多数时间都没有修道人,只有修会学校会有神父、修士修女出现。而修道人参与教学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林肯有一个很活跃的天主教团体,看来免于很多其他地方的挑战。我们需要看看他们成功的秘诀。

林肯蓝图可以简化为下列数个重点:

正统的主教

相反梵二后教会的氛围,林肯教区避免了很多破坏着其他教区的疯狂及不敬的氛围。这很大部分都是源自过去五十年间的三个人所提供的稳定性及信理的正统性: Glennon Flavin 主教(1967-1992)、 Fabian Bruskewitz (1992-2012) 、及James Conley 主教(2012至今)。他们无视他们其他主教兄弟的责备,成功了、将教会常新的责任放在首位。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 Fr. Z称它为包鱼的废纸–Fishwrap)[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虽然名叫Catholic,但它们的报导却经常背离天主教信仰]曾经叹息说梵二会议后的「改革」好像没有来过林肯教区一样。正正如此。

下文 ]


单单看数据,我们可知道林肯教区的确是很有希望的教区,而她的主教正正就担起很重要的角色。在之后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位正统的主教如何在各个细节中使教区,尤其是司铎圣召蓬勃发展。

Posted on 2016-05-11 by Humility

上文提到美国林肯教区虽然人数不多,但司铎圣召非常蓬勃,而首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教区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由三位很正统的主教所带领。今天我们就看看这个教区在主教的带领下,做了什么使教友生活及司铎圣召能够相反现今圣召低落的风气。原文在


至圣所内只有男性

林肯教区在礼仪上有数项事情是和美国其他的教区[甚至世界上大部分教区,包括香港]很不一样。

基本来说,林肯教区保存了只有男性才进至圣所(Sanctuary) 的习惯。在这范围,林肯教区没有顺从世俗思想,而顺从了传统及常理。

Lincoln_MaleAltarBoy林肯教区:全男班辅祭(图:Southern Nebraska Register)

她也是全美国唯一一个维持全男班辅祭的教区。就如我所写过的,罗马早在1994年已直接表示过赞同的:

圣座希望提醒,顺从高贵的传统而让男孩子服务祭台是很合适的。众所周佑,这会帮助司铎圣召的可靠发展。所以必然会继续支持这些全男辅祭的团体。

林肯教区也有在弥撒中受任命的辅祭员(acolyte)及读经员(lector) 。由于这是一个被正式委任的职务,辅祭员及读经员的角色只是开放给男性。这两种职务的开始都是源自1970年代Bishop Flavin管治时期。[有关受任命的辅祭员及读经员,可参考《罗马弥撒经书总论》n.98-101。废除自副执事以下的小品及以受任命的职务代替,来自保禄六世于1972年8月15日所颁布的自动手喻Ministeria quaedam,这文件在梵蒂冈网站只有拉丁、意文、葡文及西班牙文,非官方的英文译文在。]

举个例子,一个有着大概1,200 个家庭的堂区可以有差不多30-40个辅祭员。他们的功用主要是在弥撒中辅祭,大概就和平常的辅祭或执事差不多:他们替神父的弥撒经书翻页,他们拿十字架进台,协助派圣体,准备吊炉以供献香,等等。

这些辅祭员是按实际需要而参与,而非单纯地为了让平信徒「多些参与」的方法。一台有800人的普通主日弥撒,可能只有2个主要的辅祭员,及另外3个只负责协助另外的神父派圣体。要特别一提的是,在林肯教区教友只领受饼形中的圣体[严格来说,单领受饼形下的圣体也是同样领受了圣体圣血。所以说他们「不领圣血」是不正确的。同时领受饼形及酒形下的圣体,不会领受得比较多。],这就不用双倍人数的辅祭员。这样当然和其他教区恒常地使用「非常务送圣体员」有分别,而很多教区使用「非常务送圣体员」的做法已近乎滥用。

就如之前所提,林肯教区也在大部分主日弥撒使用受任命的读经员。就在1980年代初期,Rembert Weakland 主教(他是当时密尔瓦基(Milwaukee) 的进取派同性恋首牧)公开遣责林肯教区的Flavin 主教不在弥撒中使用女性宣读员这创新的举动。当Flavin 主教的继任人Bruskewitz 主教最终勉为其难接受并批准在其教区使用女性宣读员,她们通常都只是出现在平日弥撒及学校弥撒,而在主日及庆日的弥撒都主要是受任命的读经员。

对传统友善

在林肯教区很少有其他教区常见的天主教会内的派系斗争或礼仪战争。这很大的部分都是由于林肯教区主教所培养的氛围。虔敬的新礼礼仪服务教友得很好,避免了很多其他教区教友遇到的失望。

然而,林肯教区也避免了对传统的恶意,很多传统派信友在其他地方都很经常感受到。早在1990年代,当时 的Bruskewitz主教邀请了还是新成立的圣伯多禄司铎兄弟会  (FSSP)在该教区建立他们北美洲的修院:瓜达露佩圣母修院 [我们早前提过几次的梁作伟神父,当年便是到这修院接受培育]。这司铎兄弟会只举行传统罗马礼弥撒,并只使用1962的其他礼书。

现在大概有7个左右的教区神父举行传统罗马礼弥撒;但是,有很多在学习这礼仪。教区修院(大圣额我略修院)的院长为他的修生们每月都会举行一次。

这可以是林肯教区最有趣的一面。拉丁弥撒团体在林肯教区不算大。这因为教区一向都属保守派,传统派也没有很大的喊声要全面使用传统罗马礼。即使在拉丁弥撒团体中,很多信友也在其他新礼的堂区全面地参与礼仪。

BishopConley_MassKissingAltar2014年Conley 主教主持基督君王节弥撒,可见祭台摆设颇为传统(图:Southern Nebraska Register)

学习旧礼弥撒的神父越来越多,虽然主要都是年轻的神父,而数量也不少。大多数比较年长的神父都委托在该教区的FSSP 修院或圣方济各堂的神父。Bruskewitz, Conley, 和Robert Finn 主教(早前属堪萨斯城-圣若瑟教区)全都会定期在林肯教区举行旧礼弥撒。

林肯教区神父跟FSSP神父有很好的关系,而这更变得越来越好。大圣额我略教区修院和瓜达露佩圣母修院的修生会互相探访、一起祈祷,也会按新礼及旧礼举行晚祷(Vespers) 。

礼仪的连贯性

就如早前提到,林肯教区会刻意避免一些现代的倾向,如平信徒司铎化,将礼仪角色委托给信友。因着他们使用辅祭员或读经员,而没有像其他地方的过量使用非常务宣读员及非常务送圣体员,林肯教区没有模糊神职和平信徒的界线,或至圣所及会众的界线。这很明显地,林肯教区借此强化神职,也保存了罗马礼两种形式的连惯性。

在林肯教区,很多弥撒的举行方式也更加强了正确的礼仪方向:神父面朝礼仪东方举行弥撒,或称Ad Orientem。 [即是神父和教友面向同一个方向举行弥撒,这不是「神父背着教友开弥撒」!这种看法是很肤浅,没有考虑到礼仪的意义及其历史发展。]

BishopConley_MassElevation2014年Conley 主教举行基督君王节以面朝东方举行弥撒(图:Southern Nebraska Register)

就如我之前写过,在两年前Conley主教在将临期所有主日弥撒都是面朝东方地举行。之后,他也公开地鼓励他的教区神父做同样的事。由我所听到的,大概四成的堂区都选择跟从他的引领。对很多人来说,这却不是什么新事物,因为大部分教区的大型弥撒本身都已经是面朝东方地举行。

下文 ]


由上文可见,林肯教区在其礼仪取态和其他教区,包括我们的香港教区,有很大的分别。

单就女辅祭议题,早前不久的时间,笔者参与了一台婚礼弥撒,其中一样事情很碍眼的就是台上的几个成年女辅祭,她们因为在参与婚礼都花了不少心机打扮得明亮照人,但这样出现在祭台上却显得突兀。的确,不少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修生都曾受辅祭培育,但女孩参加辅祭却会减少男孩当辅祭的意愿。这样的话,为了圣召,女孩当辅祭其实对司铎圣召有着间接的负面影响。

礼仪是教会生活的顶峰和泉源(参照梵二《礼仪宪章》n.10),礼仪越举行得贴近教会的心,参与的天主子民自然更能举心向上,青年人也更能听到天主的召叫而作出回应。有好的礼仪,自然就有好的圣召成果。林肯教区就在这方面做了个很好的榜样。

之后我们会看看林肯教区的宗教教育及总结。

Posted on 2016-05-12 by Humility

上文提到林肯教区在礼仪上的取态如何有助圣召发展。最后我们会看看他们的天主教教育及原作者的总结。原文


天主教教育

虽然我将这题目放在最后,但其实教育在很方面都是林肯教区成功的基本元素。Glennon Flavin主教对其教区的愿景使孩子们能够以一个大众可付担的价钱进天主教学校,去接受由修女和神父教授的真正天主教道理,这是整个教区福传的构成部分。[和香港情况不同。我们大部分的天主教学校都是津贴学校,即学校接受政府津贴,故此学生进官立学校和津贴学校都是不用付钱的。而事实上,津贴学校比官立学校多。但在美国的情况却不同。以笔者所认知,美国的学校要不是官立学校,要不就是私立学校。故此,进天主教私立学校是可以很贵的。但另一方面来说,在香港津贴学校,包括天主教学校,某程度仍要受政府的监管及在课程上跟随政府指引,但在美国的天主教学校则自由度大很多。如果这些资料有误或有补充,读者不妨留言告知!]

当林肯教区的天主教信友人口少于10万,他们给信友提供了27所小学及6所中学去教育下一代。更重要的是,每一所教区学校都有起码1至2名修女,而所有天主教学校都有起码一个神父负责。

StTeresaSchoolNameDay林肯教区主教到圣德肋撒学校庆祝圣德肋撒胆礼(Photo: 林肯教区Facebook Page)

如之前提过中学的神学班只由神父及修女教授。举过例,圣庇护十世学校,一所在林肯教区的天主教中学,有超过1200个学校,学校负责人包括4个修女(穿着传统会衣)及15个神父,他们总是穿着神职衣服。每一个新晋铎的神父都可预期在中学教书起码5年。被派往有天主教学校的小镇的神父也被预期到那学校教书。

其他教区可以要求学校每周有一次弥撒,有些可能一个月一次;但林肯教区不同,该教区的学校是要每天为全学校举行弥撒的。[香港的教区学校呢?一年两次?三次?就是开学、校庆、暑假前。连圣诞节都只是「祈祷会」。这当然效果有限。]

但是,没有另一样例子更能表达林肯教区对未来的投入:他们的教区学校的学费是全美国最低的。举个例子,圣德肋撒天主教学校每年学费是每个学生$100美金[私立学校的学费是每年800港元以下,在香港书簿费也付不了。],这还是一所活跃的学校,校长是个穿会衣的修女。

Photo-by-Cathy-Blankenau-Bender.St_.-Teresa-School-in-Lincoln-Neb.-pray-before-entering-the-school.1圣德肋撒学校在小息后祈祷才回课室(Photo: Cathy Blankenau Bender)

就像一个当地人解释,「这些优良、稳固的天主教学校是教区的根,而会不断地滋长修道圣召和良好的公教徒,这都是因为我们神职、教区职员及平信徒的功劳。」

为什么其他教区不学林肯教区?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教区去学习林肯教区是一个奥秘。但的确有些人会看漏了眼。

林肯教区是一个很乡郊的教区。她有异常多的修女能够帮忙以减轻学校的学费。这个相对地细小的天主教人口也造成了一个比较自给自足的族群,这和一些地域广及人口多的地方如洛衫矶、芝加哥和纽约市很不同。

Lincoln14-15林肯教区于14-15年度的修生

当然,也有其他原因使林肯教区的蓝图被忽视。

无疑地,很多主教、神父及平信徒会宁可放弃一个圣召的蓬勃成长,也不愿重新建立平信徒和神界线,或结束很多梵二之后的创新,包括女辅祭或非常务送圣体员。这世俗推动的平等主义是很多主教在过去几十年所热烈鼓励的。骄傲、或惧怕、或一些不是以救灵作为最核心的计划,都在阻碍很多人去修正道路。或可能有些教区就是不想变回正统天主教。

我们唯有希望,及祈祷,在教会的圣统制中的人能谦逊并留心地在林肯教区找寻一些答案。这里有份蓝图,可以重建一个活跃的教会,一个真正和蓬勃的天主教会。

看看林肯教区吧!


在教育方面,香港和林肯教区分别很大的分别,当然很多事不是可以照样照板煮碗的抄过来;但即使如此,别人成功的蓝图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在香港的天主教学校如何培育我们的学生呢?我们的学校有举行弥撒吗?我们的学校有主动教导学生教理吗?我们的学校有资源,包括人才及书本,去解答非教友学生的疑问或质问吗?

有些香港修会学校办得成功的其中一个元素是因为经常都有修士修女在学校,他们可以和学生谈天、吃饭、甚至踢波……但这些仅限于少数。虽说香港的神父不多,但教区是否可以和不同的修会合作呢?在香港公教学校工作的朋友不妨分享一下你的意见!

Posted on 2016-05-16 by Humility
本文转载自:

林肯教区的启示:如何推广司铎圣召”的一个响应

  1. Pingback: liturgy guy Life, Liturgy and the Pursuit of Holiness-site d’un converti au catholicisme – Titre du site

留下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